农林要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她是科研路上的积极探索者、竞赛场上的实力战将,更是以专业实力叩开同济大门的追梦人。她就是2025届省级优秀毕业生、集贤学院新文科求真实验班211班的王茜,一名在专业学习、科研创新与志愿服务中全面发展的学生党员。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业的基石,王茜打得非常扎实。她连续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以4.07的高绩点稳步前行,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严谨与专注,课堂上全神贯注汲取知识,课后通过习题检验成果、查漏补缺,考前系统梳理构建知识体系。这种“步步为营”的学习节奏与扎实的知识储备,让她总能从容应对学业压力。
以赛促学是她一以贯之的理念。“杭州银行杯”金融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浙江省大学生经济管理案例竞赛省级一等奖……这些荣誉既见证了她的实力,更彰显出精准的时间管理智慧。
参赛前,她会周密规划未来数月的学习与课余安排,审慎衡量兼顾可能;进入密集期,则主动削减非必要社交,甚至“基本没有娱乐社交”,将周末和寒暑假化为备赛黄金期,常在图书馆从数据分析到方案打磨逐项攻坚。
在她看来,竞赛与学业是相得益彰的共生体。课堂上的金融模型、经济学原理为竞赛案例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竞赛中的复杂现实问题,又倒逼她补全知识漏洞,让书本概念真正落地生根。这种对学业的深耕与对竞赛的巧思,让她的专业知识因实践而鲜活,实战能力因理论而深厚,最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精进。
科研探骊得明珠
在导师黄建风教授的指导下,科研探索的种子在王茜心中悄然萌芽。参与论文《Climate risk disclosure and bond risk premia》的研究和撰写过程时,如何运用BERT模型测算气候风险披露因子,成为她科研路上的第一道难关,其中编程更是横亘在前的“拦路虎”。
面对挑战,王茜展现出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她从图书馆借来Python编程书籍,从基础语法到复杂模型搭建逐章啃读、逐行推敲,并且最终凭借数千行代码的积累与反复优化,成功突破技术瓶颈,精准完成了气候风险披露因子的测算。
从文献梳理到实证分析,从数据处理到结论推导,逐步掌握学术写作核心;同时,在运用R语言、MATLAB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及机器学习实战中她的技术能力也日益精进。
两次撰写国际论文的经历,让她在学术领域实现跨越式成长。而那些为验证假设反复调整模型的日夜、为打磨论述字斟句酌的时刻,不仅让她积累了扎实的科研经验,更磨砺出压力下保持专注的韧性。这份主动跳出舒适区、在科研深水区奋力划桨的勇气,为她后续的学术之路铺就了坚实路基。
志愿燃灯照前路
志愿服务的火种,始于微末,成于坚守。王茜的志愿之路始于大一的绿地管护活动,自此,奉献与服务便深深融入她的青春轨迹。对她而言,志愿活动是观察社会、服务他人的窗口,而为他人解忧后的充实感,与志同道合伙伴并肩的情谊,则是她持续奉献的动力源泉。
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舞台上,这份志愿热忱被推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作为竞赛信息部志愿者,王茜肩负起37个国家裁判团队的赛事评分表处理重任。
赛事期间,她以零差错的卓越表现,高效完成1200余份文件的编辑、打印与精准传送,专业细致的工作态度让她赢得国际裁判组的高度赞誉,也因此荣获亚运会“每日之星”称号。这不仅是对其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无私志愿精神的崇高褒奖,让志愿的火种在坚守中愈发耀眼。
从课堂求知到科研攻坚,从赛场拼搏到躬身实践,再到如今成功叩开同济大学智能金融专业的大门,王茜用行动诠释了青春的无限可能与坚定追求。即将离开母校,她想对学弟学妹说:“大胆探索,不惧试错;重视课堂,投身实践;保持热情,踏实前行。每一步努力,都算数!”
此刻,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不变勇气,她正向着更波澜壮阔的下一程山海,扬帆启航!
(学生通讯社 林嘉怡 郑希怡 新闻中心 尧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