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10月10日的《浙江教育报》刊登我校党委副书记史永安题为《不忘初心,引领成长》的文章,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不忘初心,引领成长
史永安
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高校辅导员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对接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把握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规律,对照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价值定位,实现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回归。
不忘初心 准确定位
近几年,浙江省在辅导员规范建设上,多次提出要求,核心就是要准确定位、明确职责。其根本目的是推进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回归,回归到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上来。在具体工作中,明确了对高校辅导员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明确了教育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的重要角色定位,提出了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价值定位,但在操作层面缺乏工作细化的标准,造成了一些高校辅导员工作边际不够清晰,少数辅导员的工作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业务。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调整。
辅导员工作准确定位是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解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内部的分工、分化问题,任务结构的优化问题,工作对象思想变化的问题;是解决好如何给辅导员工作“减负”,如何转变思想观念,如何强化制度建设,如何加大培训力度,如何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的问题;是在具体工作中实现“事务型”向“引导型”的转变、实现“保姆型”向“专家型”的转变、实现“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实践充分证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必须定位在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上,工作目标必须定位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上。
立德树人 价值回归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问、品格、信仰,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有学问,教师必须有学问;要让学生有品格,教师的品格一定要高尚;要让学生有信仰,教师的信仰必须坚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辅导员的基本素养直接关系学生思想变化,关系价值观形成。
把握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思想需求是辅导员做好工作的前提。辅导员只有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现实状况;辅导员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要广泛开展谈心谈话,与学生开展心与心的交流与互动,明确谈心任务,灵活把握谈心技巧,在谈心中获取信息,在谈心中突现引导。
把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对大学生教育最重要的是价值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人、塑造人。在价值观引领上,辅导员要善于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力量,用好几千年历史传承的文化力量,要求辅导员要善于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把创新作为辅导员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质。一是理念创新,这是前提。二是手段创新,这是基础。手段创新要实现几个转变,即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转向动态,把隐性教育指向显性教育,用服务替代管理,从根本上改进方法。三是内容创新,这是根本。作为教育者,必须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为我所用。形势在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在变,我们的工作不可能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让辅导员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引导和教化上,真正体现辅导员的价值。
春风化雨 心中有爱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教育就是传递爱。思想政治教育是关心人、理解人、鼓舞人、引导人的工作,是一种爱的教育。辅导员要从事爱的教育,其前提必须内心充满爱。辅导员的工作必须回归爱。一是要爱自己的这份职业。辅导员是灵魂的工程师,辅导员的工作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事业,是用心灵陪伴心灵,用青春点燃青春,用梦想照亮梦想的事业,辅导员要珍惜并且善待自己的职业。二是要爱自己的学生。爱需要我们努力修炼内功,不断提升职业张力,引领学生追求卓越。要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宽严得当,对学生不是迎合,而是鼓励,对他们的成长负责。三是要爱党、爱国。辅导员不爱党、不爱国,就不可能让学生真正爱党、爱国,要把这种爱贯穿在我们工作的全过程,让学生用心去感受。
新闻链接:http://zjjyb.cn/jyb/gjjw/15435.html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