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玩城

网络电玩城

媒体农林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媒体农林 - 正文
中国教育在线:聚焦农村改革、献计城乡融合发展 2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浙江临安这场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25-10-25】 【来源: 】 【作者:】 【编辑:陈胜伟】 【点击量:】

10月25日,由浙江省社科联指导,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乡村振兴智库论坛暨第二届“千万工程”研讨会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来自110家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200余人,聚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围绕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经验,探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路径与具体举措,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出谋划策。

开幕式上,举行了《长三角41个地级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作为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最新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告构建了涵盖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系统评估了2008–2023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国务院参事何秀荣,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黄祖辉等专家认为,该报告数据扎实、分析严谨,尤其对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亮点的深度刻画,不仅为长三角地区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方法论、指标体系与实践发现,也对全国其他区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示范价值和借鉴意义,为总结“浙江经验”提供了有力支撑。

论坛上,何秀荣、顾益康、黄季焜、于晓华等数十位“三农”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分享。大家认为,“千万工程”是引领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关键实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在“千万工程”的持续引领下,浙江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依托浙江农林大学成立的乡村振兴研究院和“千万工程”研究院,始终聚焦“千万工程”的深化实践与理论阐释,通过理论研究、政策建议和人才培养,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参考。

专家们在研讨中认为,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与创新驱动,在持续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突出人才支撑与政策协同,实现产业提质、文化铸魂与生态赋能的融合发展。要进一步将“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与方法转化为可落地、可推广的实践路径,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与农业农村绿色转型为双引擎,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专家们希望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能继续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等国家战略,深化与各级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兄弟智库的合作,推动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转化落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更多“浙农林大”智慧。

本次论坛分设农村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农村文化与乡村社会治理、农林经济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环境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教育与人力资本发展研究五个分论坛,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40位征文作者代表分享了最新学术成果。大家围绕农村改革、社会治理、乡村建设、乡村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学术分享,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作为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乡村振兴智库论坛·乡村振兴智库建设经验交流会”同步举行。

据介绍,浙江省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自成立13年以来,聚焦乡村振兴国家重大战略,在理论研究、咨政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力的成果,已经发展成为我省“三农”领域的重要研究平台,并依托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千万工程”研究院。近年来,研究院的影响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为讲好乡村振兴“浙江故事”,构筑农业现代化“中国方案”注入了强劲的社科动能。

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沈月琴教授表示,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致力于深化“千万工程”的实践创新与系统集成,致力于构建一个文理交叉、开放协同的高端学术平台,系统开展“千万工程”的理论阐释、政策创新与实践路径研究。面向新征程,研究院将立足浙江、辐射全国,通过深化理论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和构筑人才高地,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路径中展现新作为,为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力,为持续放大“千万工程”示范效应、高质量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答卷贡献智慧与力量。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网络电玩城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