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浙江精神在闪光
【发布日期: 2003-08-13】 【来源:
】 【作者:】 【编辑:None】 【点击量:】
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积极发扬“浙江精神”,浙江林学院大学生管理研究会首次组织了以解读“浙江精神”为主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小分队一行14人在经济管网络电玩城副书记朱永法老师的带领下,于8月7日—8日赴宁波镇海炼化进行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
到达该企业的当天下午,队员们在会议室听取了生产科罗科长关于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镇海炼化)总体介绍。镇海炼化始建于1971年,目前的年综合加工能力已突破1600万吨,为中国最大的炼油企业。截至2002年底,拥有总资产119亿,其中净资产85亿。2002年9月,被《财富》杂志评为“中国企业100强”,排名位居第十三。
当谈及“浙江精神”如何体现在炼化人身上时,罗科长主要从四个方面给我们作了阐述: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敢为天下先”。镇海炼化作为我国首批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油加工,再出口到世界各地,这是炼化发展的基础。其次,以敏锐的头脑充分利用了有利的地理环境——港口、码头,巨型货轮的运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看好沿海滩涂地的潜在价值,减免土地征用的税费。第三,和谐的人文环境,浙江人能吃苦、求上进,也是炼化人的真实写照。炼化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寻求各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更大地增加经济效益。此外,镇海炼化拥有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30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300万吨/年加氢精制等规模领先,技术先进的炼油和热申装置,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这也是浙江人奋斗的结果,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精神的体现。
实践小分队还对党委副书记徐立乔进行了专题访谈。 从徐书记的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镇海炼化从组织到人员,都充分体现了“浙江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十六字精髓。镇海炼化的创业过程是艰辛的,在初期多项设施原料严重不足,原油加工能力低下的情况下,炼化人依靠浙江人的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炼化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捕捉市场信息,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管理上坚持精细、严格为核心的同时,针对国企普遍具有的管理层次多,人口多的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由公司—工厂—车间三级管理转为公司—运行部二级管理,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体系,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从两位不同层次领导人的谈话中,我们感受了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团结、求真、进取、奉献”的厂训实实在在体现在每一个炼化人身上。
(经济管网络电玩城)